高频炉感应器的典型结构都有哪些?
高频炉,就目前的形式来看,其应用会越来越广泛。高频炉除设备本身外,其感应器也是至关重要的。以前我们说过郑州高氏高频机感应器的设计,今天,郑州高氏的技术人员就带你了解高频感应器的典型结构都有哪些?
(1)凹口内侧面加热感应器
该感应器利用邻近效应,用以加热内侧面。感应器的有效部分是中间两根导电管。由于两管电流方向在任何时候均相同,因此导电管上的电流被排挤向外侧。此两根 导电管上虽未加导磁体,但却有相当高的加热效率。此感应器的缺点是外边两根导电管引起无谓的损耗,并使零件外侧加热。
(2)蝴蝶形感应器
该感应器能解决圆柱端头平面的加热,但工件必须旋转,如果圆柱端头直径小或因感应器阻抗太大而不匹配时,可以减少一匝数,即中间同向导管由4根减为2根,两
侧翅膀均减为一根导管,其翅膀可以与中间导管在二个平面或上抬,根据不同工件而变化。
(3)蜗杆加热感应器
蜗杆加热感应器有以下特点:
1)有效圈电流方向与蜗杆轴线方向平行,因此涡流既流过齿顶又流过齿根,蜗杆齿顶与齿根温度比较接近。
2)此感应器充分利用了邻近效应这一法则,相邻导电管电流同向,相面对的两排导电管电流方向相反。因此,导电管上的电流流向内侧面,使感应器效率提高。当蜗杆齿高较高时,要加 大间隙,与前述加热花键的道理相同。
(4)轴肩端面加热感应器
零件只要求端面淬火,采用圆环形感应器。由于环状效应,高频电流将流向有效圈内侧,这样将导致轴颈外圆加热,这是不希望发生的。为此,应将轴颈外圆一边的间隙加大到5mm,而将 端面一边的间隙缩小到0.5-1mm或加导磁体。这样,环状效应驱使电流流向有效圈内侧的作用将弱于端面邻近效应,迫使高频电流流向有效圈底面。因此,零件端面首先达到淬火温度而轴颈 外圆将淬不上火。
(5)轴颈法兰面不需加热的感应器
高频炉用于曲轴颈淬火时,为使曲柄面不受热,感应器必须应用这样的设计。
(6)三线式感应器
该感应器适合加热小零件的圆弧头部,如圆柱螺钉头、门端头等,并可一次加热许多零件。有效圈形状可根据需要设计成矩形或圆形,以适合不同的淬硬区宽度要求。
(7)套管端面加热感应器
套管端面加热感应器有以下两种设计:
1)锥环形感应器 由于环状效应,则端面内、外侧温度能均匀一致。
2)菊花形感应器 感应器邻近效应使电流流过底面。4个小圆环产生磁场,加热零件端面,由于小圆环的导电管既穿过套管端面的外圆,又穿过套管端面的内圆,又由于零件是旋转的,因此套管端面内、外温度均匀。设计有效圈时,越扁越好。如果在有效圈上装上导磁体,其效果更好。
郑州高氏是专门生产高频炉的厂家,生产的设备功能完善,节能环保。关于感应器的知识今天就简单的说这些,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的信息,欢迎来电咨询。电话:18737116921